徐善慧

國立臺灣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研究主要包含四個部分: (1)合成新型可分解聚胺酯材料,具有形狀記憶與抗發炎的性質。(2)開發具有神經與其他組織修復功能的生醫材料,包括聚乳酸、殼聚醣及聚胺酯之水凝膠及自癒合材料等。(3)研究幹細胞或癌細胞和基材的交互作用,細胞的移動成為仿生三維細胞球體,在幹細胞有助於提高細胞幹性,在癌細胞則能模仿癌症微環境。(4)發展生物3D列印材料(細胞列印墨水)與自癒合水膠犧牲層材料等,應用於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

 學歷:

畢業學校

國別

科系所或主修學門

學 位

起訖年

凱斯西儲大學

美國

生物醫學工程

博士

1987/8~1992/5

克里夫蘭州立大學

美國

高等教育

教育碩士

1995/6~1996/6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

材料工程學研究所

碩士

1985/9~1987/6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

化學工程學系

學士

1981/10~1985/6

經歷:

服務機關

服務部門

職稱

起訖年

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

日本國際奈米結構研究中心(WPI-MANA)

訪問學者

2017/10~2021/9

國立臺灣大學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

所長

2014/8~至今

國立臺灣大學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

特聘教授

2013/8~至今

國立臺灣大學

綠色永續材料與精密元件博士學位學程

主任

2015/8~至今

國立臺灣大學

醫療器材研發中心

副主任

2015/4~至今

國立臺灣大學

組織工程與3D列印中心

主任

2015/8~至今

國立臺灣大學

身心障礙者輔具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

2011/8~2015/7

國家衛生研究院

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

合聘研究員

2016/1~至今

國家衛生研究院

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

兼任研究員

2006/1~2015/12

國立中興大學

中興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

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籌備主任

2008/8~2009/7

國立中興大學

生醫工程研究所

兼任教授

2007/8~2016/7

國立中興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特聘教授

2007/8~2009/7

國立中興大學

中興大學組織工程與幹細胞研究中心

主任

2003/8~2009/7

日本京都大學

再生醫科學研究所

訪問研究

2002/6~2002/7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

組織工程實驗室

訪問研究

2001/6~2001/9

國立中興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教授

2000/8~2007/7

國立中興大學

學務處諮商中心

主任

1999/7~2004/7

國立中興大學

學務處僑生暨外籍生輔導室

主任

1997/8~1999/7

國立中興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副教授

1996/8~2000/7

中原大學

醫學工程學系

副教授

1992/8~1994/7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

醫學系肺醫學部

博士後研究

1992/5~1992/8

美國克里夫蘭醫院

人工器官部門

研究助理

1988/2~1989/4

研究摘要:

藉由生物醫學及工程跨領域的研究,從事高分子生醫材料的合成與開發。我們團隊利用水性可分解奈米彈性體、3D列印、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的技術,探索材料如何影響細胞的行為與幹細胞的分化,除了發展多樣化應用於組織修復的生醫材料及促進幹細胞形成三維球體的材料外,並發展可分解智慧性材料作為列印墨水,透過3D列印技術,打造材料與幹細胞的複合物,希望未來能列印出仿生組織,應用於組織的修復、替換與重建。

研究進度:

在「生醫用水性聚胺酯彈性材料」方面,包括溫感性與形狀記憶性配方,並具有抗發炎特性,此部分著重於聚胺脂合成、結構分析與設計,提供生物醫學應用。「神經修復相關材料開發」方面,包括聚乳酸、殼聚醣自癒合材料及聚胺酯及相關的智能水膠材料,此部分著重於製程開發、自癒合水膠特性分析及其體內外功能性測試。「幹細胞與生醫材料交互作用研究」方面,透過材料設計,可增加細胞的聚集移動而成為細胞球,在幹細胞有助於提高細胞幹性,在癌細胞能模仿癌症微環境。「3D列印與組織工程」方面,包括細胞列印墨水、自癒合水膠犧牲層等材料製備,此部分著重於生醫材料之流變學特性與機械性質的調整,以獲得可列印性及長期細胞存活率。

人才培育:

指導研究生團隊成功創業,並培育出超過10位實驗室成員目前擔任大專院校教職,繼續培育相關人才。徐教授亦致力於國際團隊合作,所指導的碩博士生,近五年積極出國參與國際合作。

論文發表 (277篇)

其他資料 :

l   專業協會會員
現任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臺灣再生醫學學會理事、臺灣細胞醫療協會理事,曾任中華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監事、臺灣再生醫學學會理事(2013~2017)、中華民國生醫材料學會監事(2011~2014)、臺灣幹細胞學會理事(2005~2015)

l   國際專業協會會員
2016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會士及2019年國際工程院通訊院士。

l   特邀國際專題演講
近五年國際研討會邀請演講包括綠色環保生醫膜材國際研討會(LFM2018)、第6屆國際生質高分子研討會(ICBP2017)、福岡(ARO 2017)、杭州(3D Bioprinting 2016, 2017)、夏威夷(PPC2016)、莫斯科(Nano2014)及名古屋(Nanomed 2014)等地。並在日本京都大學、日本物質材料機構、早稻田大學、俄羅斯科學院、瑞士理工學院(EPFL)、立陶宛國家癌症研究中心、拉脫維亞大學、德國漢堡大學、大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北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與浙江大學等單位被邀請發表專題演講。

l   期刊編輯

l SCI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之副主編(Deputy Editor-in-Chief)

l SCI期刊–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之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 

l   獎項及榮譽

l 2020年獲國際生醫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IUSBSE)會士。

l 2019年獲「第二十六屆東元獎」(科技類-生醫/農業科技領域)

l 2019年獲選國際工程院(IAE)「通訊院士」。

l 2018年獲得科技部「106年度傑出研究獎(醫學工程學門)

l 2017年獲得國家同步輻射中心(NSRRC)年度最佳論文」。

l 2017年獲得中華民國高分子學會「傑出高分子學術研究獎」(每年一位)

l 2016年獲選為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學院(AIMBE)會士(top 2%,全球1500會士)。

l 201512月獲得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生技講座」。

l 20146月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

l 20145月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年度工程論文獎」。 

l 201311月獲得中華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JBME年度最佳論文獎」。 

l 201306月榮獲本校特聘教授。

l 201305月獲頒財團法人李昭仁教授生醫工程發展基金會「102年研究學者獎」。

l 201301月獲頒中華民國高分子學會「2012年度高分子學刊最佳論文獎」。

l 201202月獲頒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績優計畫獎」。

l 200912月獲頒中華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JBME年度最佳論文獎」。

l 200811月獲頒國科會 97 年度技術移轉個案獎勵。

l 200805月獲頒中國工程師學會「年度工程論文獎」。

l 200712月獲頒中華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JBME年度最佳論文獎」。

l 2005年獲得國科會94年度研究計畫主持費兩萬元等級。

 

l   近五年專書或專書專節

l  S. Hsu*, P. Luo (2019), From Nanoarchitectonics to Tissue Architectonics: Nanomaterial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Chapter 4.2 in Book title: Advanced Supramolecular Nanoarchitectonics, Katsuhiko Ariga and Masakazu Aono (Eds.), ISBN 9780128133415, Elsevier.

l  S. Hsu*, C. Chen (2017), 3D Bioprinted Nerve. Chapter 16 in Book title: 3D Bioprinting for Reconstructive Surgery, Daniel Thomas, Zita Jessop and Iain Whitaker (Eds.), ISBN 978-0081011034, Elsevier.

l  S. Hsu*, K. Hung, C. Chen (2017), Smart 3D Printing Material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Chapter 22 in Book title: Smart Materials No. 25 Smart Material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Qun Wang (Ed.), ISBN 978-1-78262-484-4,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l  S. Chan, S. Hsu* (2017),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Observed Using MRI. Chapter 16 in Book titl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issue Engineering, Mrignayani Kotecha et al. (Ed.), ISBN 978-1-1191-9335-7, Wiley.

l  K. Hung, C. Tseng, S. Hsu* (2016), 3D Printing of Polyurethane Biomaterials. Chapter 5 in Book title: Advances in Polyurethane Biomaterials, Stuart L. Cooper and Jianjun Guan (Eds.), ISBN 978-0-0810-0622-1, Elsevier.